观《银河补习班》有感:心灵补习,静待花开

心灵补习,静待花开——观《银河补习班》有感

看到“补习班”三个字,对于现在的家长和孩子来说,简直不要太熟悉。问问周边的家长朋友,现在哪里还有不给孩子报补习班的?补习班现象甚至引起了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来规范。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提前、提前再提前。

结婚对象要985/211、最好有海归经历,对方父母还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在进行胎教;生下来才蹒跚爬行就在早教;上了幼儿园,连语言表达都还不能完全完善的时候,就开始了各种兴趣学习;小学、初中、高中各类补习班轮番上阵,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学不到。毫不夸张地说,培养一个小学生一年的费用甚至超过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在教育投资上,所有的家长都是一个字——“壕”

心灵补习,静待花开——观《银河补习班》有感

选择这部电影,吸引我的绝对不是“补习班”三个字。说实在的看到这三个字我心里有点发怵,孩子一听补习班,马上就拒绝不看。后来随着这部电影的评分超过了9分,才促使我买了票进入了影院。从开篇的以为的喜剧片,到逐渐湿漉着眼睛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这是一部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新旧教育理念的碰撞以及孩子心灵成长的一部极具思考性的电影。所谓补习,不仅是孩子知识的补习,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于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的补习;更是一场心灵成长的补习。电影的开篇是邓超一以贯之的喜剧风格,意气风发的桥梁工程师,受人尊敬的亚运会火炬手,还有一位懵懂奶气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生活的一切都是这么的美好,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自己设计的大桥会坍塌,在一种负罪感的使然下,他的毫不辩解,被判入狱。他的沉默并不是懦弱与胆小,他的不辩解是因为他认为是自己的错误,自己应该受到惩罚。每个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剧中的主人公入狱7年,作为父亲的他,不仅失去了荣誉、工作、婚姻,更失去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一个背负着父亲原罪、母亲再组家庭的孩子,他的成长道路很难一帆风顺。当父子再次相见时,虽然读着当地最好的学校,但是孩子的成绩全年级垫底,孩子的性格敏感叛逆,是学校眼中的差生,是同学眼中的学渣,是家长眼中的笨蛋。剧中母亲气急败坏地说“长了一张笨蛋的脸”这样的评价,我们是否相识呢?他的人生,还没有起飞,就已经被预判。背负着“笨蛋”、“头脑少根茎”、“可恶至极”等等标签的小孩,他对自己还能有自信,还能看到未来?还敢谈理想吗?

心灵补习,静待花开——观《银河补习班》有感

作为家长,谁不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希望?!谁不期盼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生活给孩子的父亲出了一道难题。刚出狱的父亲,虽然一无所有,可以说穷困潦倒。但是,他的精神是富足的,正如他在监狱中所写的家书:“当我们无力去改变环境时,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我们对待事物的心态。”面对孩子教育的困境,不要去逃避责任,更不要人云亦云。在所有人都质疑孩子的时候,这位父亲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你很聪明。我们可以一起来完成。”

教育需要什么?我认为需要信任。如果作为家长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最后的一丝港湾就会崩塌。当心灵无法靠岸的时候,它只能四处游走,成为孤魂一缕,直至魂飞魄散。信任只是第一步,只有口头的信任还不足够!“信任”不是一句话,信任是一种行为。面对几十米高的爆破物,孩子的父亲现身说法,用身体力行的行为在5分钟内拿到了出狱后第一笔800元的酬劳。但是钱显然不是最重要的,事后,父亲告诉孩子:“儿子,这就是知识的价值”!知识=金钱。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具有安身立命的能力。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什么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传承,无数理财师都曾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的答案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过我们“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而技是指能够具有产生价值的能力。这个能力究竟是什么呢?影片继续推进。

在学习中,什么样的方法更好呢?面对班主任的来访,父亲和老师交流了对学习的理解。在过去或者说一直以来,学校教育所主要采用的依然是19世纪-20世纪前苏联教育家巴普洛夫的刺激-反应原理,通过不断的重复刺激,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表现得直接一点就是题海战术,不断的重复的做题,以达到拿高分的目的。不幸的是快一百多年了,我们依然在使用,而且是近乎变态的在使用。知识是用来背诵的吗?或者说知识的学习是不是只能背诵,反复做题才能强化?

心灵补习,静待花开——观《银河补习班》有感

那么请问,我们现在还能回忆起曾经背过的课文?学过的公式?以及老师上课堂内容吗?不能吧!请问:哪一位著名的作家是培训班里培训出来的?请问:哪一位物理学家是反复做卷子做出来的?以此类推,最后的答案大家心知肚明。我们都明白真正的学习就如影片中所表现的那样,要写作文就用心去感受生活,言由心生。要搞懂物理的原理,就要去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动手实践,动脑探索。要想寻找到学习的目标,就去开拓下眼界,寻找到未来的方向。正如杜威和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如果学习不能带给人愉悦,如果学习是一种枷锁,分数是逼人发疯的魔咒,那么这样的教育,不是真正人的教育,只是分数的教育。

在影片中,成绩差的孩子所面临的心理负担是沉重的。没有分数,就没有荣誉;没有分数,就没有尊严;没有分数,就没有朋友。分数就是命,就是未来的命运;就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仅仅只是由于成绩差,所有同学都可以骂他笨,连孩子的母亲也是。唯分数论的教务主任更是高高在上,即使犯一个很小的错误都会被放大,甚至不是孩子的错也会被认为。在这些无形的压力下,孩子哪里还敢有对学习的期待,甚至想要改变成一个优秀学生的机会都没有,舆论的强大已经让一个孩子的心灵不堪重负。

好在,他有一位认可他,欣赏他,相信他的好父亲。父亲教会儿子的不仅是信任和认可自己。更重要的是,他教会儿子做人道理。面对不公平的判决和同事的背叛,父亲没有被打倒;面对世人的鄙视与歧视,父亲没有自暴自弃;面对孩子成绩的一塌涂地,父亲没有放弃。父亲的角色,没有缺失。当我们能获得别人欣赏和认可的时候,我们所涌现出的那种汩汩活泉才能让我们拥有努力的勇气。父亲就是榜样,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是权威与高高在上,而是共同成就,共同成长。正如影片中引用那句台词:

“孩子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学习做爸爸”

“爸爸,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做儿子”

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他可以从我们的身上读懂坚强、读懂原则、读懂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和付出的代价,都会成为人生成长的财富。我们对孩子更多的应该是彼此的陪伴,共同的成长,我们谁也没有比谁更高明。电影镜头多次出现的:“爸爸我相信你”的纸条就是对共同成长,最好的阐述。

心灵补习,静待花开——观《银河补习班》有感

当孩子长大成为航天员后,说出“我有今天,都是因为他们”时,他已经把过去的苦难变成了自我成长的财富。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一样,有人顺风顺水,有人注定坎坷。而成绩差的孩子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坎坷居多。但是,无论再痛苦,真正的成长都是心灵的成长,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心,确定学习的决心和方向。能够理解和包容他暂时的不完美。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找到他前行的方向。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电影,他更是令人深思,发人警醒的教育片。我希望每一位父母都去看一下,或许里面就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希望,在孩子的成长上,焦虑的母亲们,不再焦虑;隐形的父亲们,不再缺席。在剩下的暑假时光里,带着孩子走出补习班,去跟自然做朋友,去到小溪捉鱼虾;去到大山看夕阳,拉着他的小手,比肩而立,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发现图片失效无法打开,请在下方评论区发评论
我们会有专人进行修复处理,感谢你对娱图社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www.yutushe.cc/hot/2426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请先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